close
還記得那時我在卓炤館社團門外,
聽你流暢的彈奏離別曲「Etudes Op.10 No.3」,真是感到又驚又喜!
蕭邦(Chopin 1801-1849)。波蘭鋼琴家、作曲家。是我的偶像。
當年才19歲的蕭邦,愛上了一位華沙音樂學院的女同學,
蕭邦生性害羞始終不敢向她表達愛慕之意,
當他決定離開祖國波蘭前往巴黎時,
在她面前,彈奏了這首纏綿幽怨的鋼琴曲,向這位夢中情人告別。
悠緩如歌的旋律,柔美深沉,帶有明顯的沉思色彩,和淡淡的思鄉之情。
中間以綿延不斷的八度和弦塊狀進行,將樂曲引向焦思之苦慮、激情澎湃的高潮。
最後,樂曲情緒又逐漸趨於沉靜,在綿綿的思鄉之情和無限惆悵的氣氛中結束。
這是要磨練演奏者技巧與心靈,一首艱深的曲目。
令我意外的是~我以為你的一雙大手只會打打籃球之類的,
沒想到竟然能在黑白琴鍵上恣意遊走、自由穿梭飛馳!
同時也讓我格外的崇拜著蕭邦,
想忘記有黑夜這件事,好日以繼夜的練習他的作品。
奈何我拙劣的指法是怎樣也難以追趕上你的!
我的心情和莎翁看著黑夫人彈琴時的感觸不謀而合,在十四行詩中描寫的:
「我多麼艷羨那些琴鍵輕快地、跳起來狂吻你那溫柔的掌心」
「我嘴巴巴不得做那些舞蹈著的得意小木片,
因為你手指在他們身上輕掠,使枯木比活嘴唇值得艷羨」
也像是在荒野中等待著果陀的來臨,卻不知果陀是否真的會來?
「沒事發生,沒人來,沒人去,可怕!」
日復一日憑著單純的執著與信念,
也相信著心理學古典制約那一套理論,
製造了無數次的巧遇,只為了讓你對我的容顏有記憶。
就在一個冬日午后,我終於鼓起勇氣推開了門走進去。
像是背誦著早已演練過千百回的台詞,
還好一切都像是按照我心中模擬的劇本演出,
然後故事就是從那裡開始的。
就這樣經過了幾年,
後來我滿溢的熱情還是只能隨著太平洋週而復始的潮汐化為深藍的憂鬱,
我熟悉的音符也幽怨地遺留在東海岸然後逐漸飄散而去。
好長一段時間不曾彈奏離別曲了,昨天我開始又練起這首曲子。
中間那一段左右兩手需同時八度和弦塊狀進行的部分需要絕佳的技巧,
對我來說真的太難了!我始終學不會。
現在看來,連結我們之間的記憶卡早已被format掉,
在不同的城市中生活,
我人生中運行的軌道裡也不可能再設定與你相遇。
Chopin還是我的偶像,
我也還是熱愛著Etudes Op.10 No.3,
現在我還是想加緊練習這首曲子,
但~不再是為了你。
註:2004-07-1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