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一維條碼(barcode)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便利商店和大賣場裡販售的每一樣商品都貼有條碼,每一本書的背後也都有國際標準書號(ISBN)條碼。一維條碼所能儲存的資料量不大,約為十五個數、文字。
對我個人而言,以前對「二維條碼」(2D barcode)的印象只有在每年報稅時下載程式好完成報稅。
看了雜誌報導,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牆上的大海報、路旁發的傳單裡,公車站牌路線圖上每個站名旁邊也有,在JR的導覽手冊上面也有~~
而入口網站、部落格、甚至歌手打歌的網站都有這種小方塊。原本只對零售與物流業者有意義的條碼,在日本已經成為趨動行動商務最新應用。只要有照相手機,拿著手機對這個小黑方塊照一下,經過手機內軟體的辨識,很快就轉成一行網址,連到該網站,就能獲得所需資訊。除了網址,所代表的也可能是e-mail、圖片或文字資料;在購物中,商品標籤經過手機掃描後,不但能顯示產品的價格,也能得到購買產品的資料,如掃描蔬菜上的 QR Code,就可以知道蔬菜的產地及食用資訊,任何化為二維條碼形式的資訊都能被立即辨識。造就出一個處處充滿驚喜的條碼城市。手機儼然成為二維條碼的解碼機(barcode readers),改變行動產業,也徹底改變我們消費購物、獲取資訊的方式。這學期選修了電子商務的課程,讓我對這個密密麻麻、黑點分布不勻,日本人稱為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回應碼)的四角小方塊感到興趣!
我上了日本yahoo搜尋,果然發現許多QR Code的介紹網站。現在流行將個人的名片資料轉成二維條碼,印刷在名片上,對方只要用相機對著名片,就可將名片資料轉入手機的電話簿中。引發了二維條碼印章風潮,姓名印章不再流行,製作一個二維條碼的印章才算酷!
也有許多年輕人穿著印有條碼的 Q-shirt。
不止日本,韓國稱為「Magicode」魔釦也是相同的應用。
隨著3G陸續開台,台灣的行動上網也開始鴨子划水了,許多陸續推出的新手機,都內建二維條碼的辨識軟體,市場上也出現了二維條碼廠商。使用者習慣尚未建立、也沒有設備和環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快就擁有無障礙的資訊空間!
- Oct 09 Sun 2005 14:52
【由二維條碼驅動的行動上網城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