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年9月28日,一整天都處在發飆狀態,企圖跟我管轄之ㄧ的孟加拉業務及令人抓狂的印度阿三溝通與再教育~訂單改的亂七八糟已出貨價錢還被改掉,LC總是在不被接受的狀態,每次核准出貨總是令我膽顫心驚....。趕月底出貨的訂單一堆,月底申請佣金跟沖帳的事也還沒處理完.....忙碌了一天將近傍晚六點,主管突然面色凝重集合我們BA Team開會,宣布一件讓人震驚的大事~公司因無法承受鉅額虧損,為斷尾求生宣佈停止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 由於我們用的是類似申請破產保護的方式,現在由德國政府先接管,造成至少3000人可能失業,當然也就承受許多當地工會與媒體的與論撻伐。



      沒想到今年三月份在前公司出差參加2006 Cebit,在26館搞的很盛大的聯姻展示,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我就是手機部門身受影響的員工之一,尤其我們BA(Business Administrator)這個職務是因為合併承襲他們傳統才有的職務,我的主管同事都是因此"嫁來台灣"的外國人。從29日到現在已經一週了,除了結算各國Entitlement、Credit Note、AR...等清算的動作,也要確保能於近期內轉換系統重新開張營運。還有客戶的銀行擔保信用狀、信用額度、付款方式重新確認,預定月中要恢復營運。來這兒整整四個月,還在摸索怎麼運作,卻剛好遇上這個大地震。現在心情不是很好,不知道在這之後還要有多少的餘震要震盪?還要經過多久渾沌未明又茫茫然的上班日?也許經過一翻廝殺後新組織才會確認吧,可是那時還會有我們嗎?而我這些外派的同事呢還會留在台灣嗎?想想就覺得好感傷喔....



     以下擷取中時電子報的評論跟大家分享!尤其最後一句最重要~
(把key word都改成"我們"而不要太明顯把公司名字打出來~~在職員工擔心被搜尋到文章的心態.......):

  這些年來,台灣認真思考並且實踐「全球品牌」( global branding)的台灣企業裡,我們絕對是個令人關注的名字,去年6 月併購他們手機部門的大手筆讓人對「台灣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有了更深的期待,因此走到了如今的這一步,不僅僅令人嘆息,更讓人省思,「品牌」、或者說「全球消費性品牌」這條路是否真的是台灣企業終須一試的不歸路?
但 做品牌、或者說做全球品牌,卻實在遠遠不只這些。在一般性技術幾無門檻的情況下,要不就是要有殺手級的技術突破,永遠領先對手一步;要不,就是創造出一種給人有想像力的品牌情調,那通常是一種生活風格的認同,往往,這需要有肥沃的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作為滋養的土壤,非單一企業可竟全功;要販賣台灣風格, 我們還須等待台灣人確實在生活與美學上有集體的甦醒。 消費電子品牌就賣技術與情調這兩樣東西。大手筆砸錢的行銷膽識背後,若少了一種技術厚度與美學深度,很快就會無以為繼,何況,認真說來,台灣企業也沒有用之不盡的行銷子彈。

  10
年前,當 KY 意氣風發論及「品牌」與「代工」雙軌並行時,豈料想得到為了發展品牌,終使 Motorola  的訂單流出;又豈能料到,合併三季燒掉 6 億歐元,淨值跌至 10 元左 右,也因而引發市場另一大廠默默吃股近三成以上、甚而有遭遇非合意併購的危機?我們是台灣截至目前為止,在工業設計上最用心思、也最肯投資的企業之一,在國際產品設計大獎上,一路走來,總是讓人驕傲的台灣之光,因此,我們的全球牌品牌雄心與行動,或許多少也誘發了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寄與承載過高的期望。


  郭泓志下放三 A沈潛後,今年終於有了讓人驚豔的成績;對我們這一回的挫敗,或許很多人也做如是想。併購案一如經歷了一次 Tommy John 手術,休養需要時間,但若手術做得好,之後的投球生涯亦可望延長。

在如今的這個時代,敢做夢、肯跨步的人,都該給予掌聲!
所以他不笨啦~~他只是付了比較昂貴的學費

Let's Enterprise, Aga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kumama 的頭像
    kakumama

    kaku媽媽碎碎唸

    kaku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